
寧化縣團結村——文明新風拂面來
2月10日,夜幕降臨。寧化縣淮土鎮團結村文化中心熱鬧非凡。春節過后,村民自編自導自演的首場移風易俗進村入戶暨新時代文明實踐文藝演出正在進行。
“婚喪嫁娶要節儉,人情消費量力行……”這場演出以“移風易俗? 樹立文明新風”為主題,通過清曲、快板、小品、歌舞、健身操、樂曲獨奏等村民喜聞樂見的形式展現,贏得村民陣陣喝彩……
團結村是省、市、縣三級鄉村振興促進會掛鉤村。據村干部介紹,曾經村里不少人搞封建迷信活動;請客送禮隨份子和婚嫁彩禮“水漲船高”;有的村民辦喪事花費多,形成攀比之風……
如何破陳規、除陋習,讓文明新風接地氣、入人心?村黨支部書記張小霞說,在市鄉村振興促進會指導下,經過征求村民們意見建議,村里召開了村民代表大會,制定了具有約束作用的“村規民約”,將“彩禮最高不得超過10萬元”“紅白事宴席不超過20桌”等內容寫入其中。同時,村里成立了由德高望重人員組成的“紅白喜事理事會”,督促把事情落實到位。
規矩定下,黨員干部帶頭做起。團結聯村黨總支書記張運勤今年60歲,其他兄弟都在70歲以上。按過去的做法,今年各兄弟過生日要各自請客20多桌。在張運勤的提議下,五兄弟帶頭在今年元旦過了一個愉快的集體生日,用家常菜招待前來慶賀的親戚,不收一分禮金。
“看到身邊有的家庭結婚彩禮要二三十萬元,家里沒錢的,還得到處籌錢,甚至借高利貸,給女兒婚后生活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弊罱?,村民張清享嫁女兒不收彩禮的文明新舉,傳遍了周邊村莊,引發熱烈反響。
89歲的村民張啟寶去世時,他的兒子張抗金遵從了他父親的遺愿,與親友一起,給父親舉辦了簡單告別儀式。村民們說,如果按照過去做法,這場喪事辦下來,至少要花費七八萬元。
團結村大力倡導喪事簡辦與做好厚養工作相結合,把村民關注點從大操大辦,轉移到孝老愛親上。平時,村干部能夠做到不怕得罪人,反復勸說引導,直到村民想通做好為止。
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的重要載體。團結村持續開展“身邊好人”“最美家庭”“文明家庭”等評選活動,通過靈活方式宣傳典型家庭故事和文明家庭評選成效,借助榜樣力量引領鄉風文明不斷向上向善,切實提高村民幸福感和獲得感。
團結村養老服務中心實現了老人養老“離家不離村”,形成尊老、愛老、敬老的孝道文化。村里每個老人只要交3元,就能吃上價格10元的“三菜一湯”,不足資金由村里鄉賢贊助。村干部說,把村中老人的生活安排妥當,在外創業的青壯年就更加安心,他們會更進一步支持村里的工作,形成良性循環。
文明新風吹進村民心里。去年8月,三明市鄉村振興促進會在團結村召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建設現場會。省、市兩級鄉村振興促進會總結推廣了團結村的做法。?
- 上一篇:寧化11家單位上榜“一星級市級青年文明號”名單[ 02-20 ]
- 下一篇:寧化縣民政局:辭舊迎新倡文明 移風易俗樹新風[ 02-22 ]